第481章 看破不说破 (第1/2页)
文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粉书xiaofe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传统的研发模式是“先经验设计后仿真验证”。
而拓扑优化设计是一种基于数学和力学的结构优化方法。
通过在给定设计空间内自动分布材料,使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实现性能的最大化。
这种方法可以生成极具创新性的复杂结构,大大研发结构优化的过程。
用大白话说,传统方法,就好像盖房子的时候,工匠按照经验,觉得这个位置应该要用三根半米的木横梁,然后搭模型等比例缩小模拟,确定承载能力足够。再缩小或者放大横梁尺寸,去掉和增加一些横梁纵梁来优化结构。
拓扑优化设计是:我知道钢材的承载能力更好,通过计算,知道中间加个木纵梁能分散力,而且三根横梁边上那两根受力比中间的小,所以我不用三根半米木横梁,而是直接就用一根三十公分的钢横梁,两根十公分横梁,再加数根木纵梁的搭配直接做到了最优结构。这样减少中间试验的时间和试错的风险。
程时问:“你们所有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都用过了吗?密度法、水平集法、拓扑导数法和增材制造导向优化都试过了吗?”
所长惊恐地打量了一下程时。
一般人听到“拓扑优化设计”这几个字都懵了。这小子竟然对各种用法如数家珍。
苏总工意味深长地说:“所以,这个结构设计不是问题,对吧。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所长:“刚度与灵敏度这两个特性没法同时满足。高刚度可减少弹性体变形,提高测量稳定性,但会降低应变片的信号输出灵敏度;高灵敏度则要求弹性体更柔软,但易受外力干扰变形。这两个本来就是矛盾的。”
程时:“那就在材料选型上多下功夫。用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比如钛合金tc4的弹性模量约110gpa,铝合金7075的弹性模量约71gpa,再结构参数的精确计算,在刚度与灵敏度中找平衡。我只是举个例子,因为我就知道这两种材料,我们自己能生产。”
其实他知道的先进材料远比这个多,可是再多说也没有用,因为那些现在就算踮起脚尖也够不着。
所长:“还有。工艺制造的精度达不到。”
苏总工:“呵呵,这个就刚好是他的专业了。你做不了找他。他能帮你做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粉书只为原作者文屹的小说《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屹并收藏《重回九零下岗潮,我带着全厂发家致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