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考古地层学

我在北大学考古 莫鞑 加书签

《我在北大学考古》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粉书xiaofenshu.cc

曹子钧没有吊人胃口,直说,“其实,乙区的探方变小,主要是因为举办考古培训班需要,所以,2月份的时候,在甲区的西面,继续开挖了7个探方,河乙t1-t7,规格基本是38平,加上隔梁,乙区揭露面积为210平。”

“培训班的待遇也是可以啊。”沈明环绕四周,笑,“估计整个遗址,不把探方弄小了,都不够培训班这种如狼似虎的家伙分。”

这个家伙就是在调侃。

培训班把探方弄小,更多是为了方便教学,甚至,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甲区这边已经清理完毕,只剩下乙区还有一些收尾工作,小苏你要不要下去挖几铲?”

苏亦摇头,“算了,先不打扰工人师傅们作业,不急一时。”

如果一开始发掘的时候,他过来,那肯定会长时间蹲守发掘工地,但,现在工地都属于收尾阶段了。

重点应该放在整理资料,而不是铲土了。

没有想到曹子钧,却说,“来都来了,讨个吉利,铲一铲可以的。”

说着,就跟工地的工人拿过来两把手铲分别递给苏亦跟沈明。

说到考古工具,大部分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洛阳铲,其实不是,而是手铲!

实际上,考古一直以来用得最多就是这种手握的平头铲。

这种手铲一般是一侧两边开锋,另一侧有一个凸起方便持握,配以木质手柄。

现在工艺不发达,所以大部分都是木柄,后世还有塑料手柄的平头铲。

不过,塑料手柄握感不好,所以大部分考古工作人员用的都是木柄手铲。

对于考古人而言,一把适合自己的手铲很重要。

在田野发掘的时候,都习惯性给自己的手铲上写上名字,然后一用就是几十年,最后偌大的手铲只剩下汤匙那么小。

对于深耕田野的考古人员而言,手铲于就跟老烟枪的烟斗一样,从不离身。

其实,手铲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就是传承。

老师把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铲赠送给心爱的弟子,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前世,苏亦的第一把手铲就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赠送的。

还篆刻自己的名字。

不过,这一次却没有。

他只是在省博实习,而且导师也不是杨式挺,估计杨主任也不愿意越俎代庖替宿白先生给他赠送手铲。

所以,苏亦接过临时手铲,然后开始从隔梁下探方,学着沈明的样子,开始铲土。

这一个动作,象征意义更多。

基本上都是用手铲像抚摸着大地的肌肤一样,轻柔,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对方,嗯,也就是探方里面的遗物。

现在也铲不出来啥东西,但现在的探方,已经可以看出东西来了。

曹子钧顺势讲解,“从甲乙两区的发掘情况及乙区南断崖,嗯,在乙区的南面有一个断崖,所暴露的地层堆积看,文化层堆积总厚度150-285厘米,甲乙两个区域的地层堆积也大致相同,自上而下基本可分为四层。”

田野考古的地层堆积,可以说是考古学文化遗存的载体。

弄清楚一个遗址的地层堆积状况,为遗址的年代和分期,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条件。

河宕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并不复杂,文化层之间层次分明,比较简单明确的。

也容易就辨别。

从探方的剖面都很有很清晰的分界点。

当然,文化层,也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要根据土质、土色及其包含物以及遗迹的叠压打破关系来划分地层。

这面涉及到一个考古基础知识——考古地层学。

曹子钧有些自嘲,“我毕竟不像杨队他们一样是科班出身的,我是半路出家的,所以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弄不太明白。比如考古地层学什么的。”

说完,望向苏亦。

苏亦会意,接过他的话,“其实,考古层学的概念也不复杂,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奠基人就是梁思永先生。尤其是在30年代对安阳殷墟后冈遗址的发掘中,梁思永先生在地层学上证明了小屯、龙山和仰韶文化的年代关系,也就是著名的后岗三叠层,赢得了中国考古地层学之父的美誉。不过我也只是会理论,具体分辨土质、土色我也只是纸上谈兵。”

曹子钧说,“从这段话,你就比我强太多,我只是看过杨队他们是如何分辨的,自己却不行,我更多是做辅佐工作,比如测绘,画图,登记整理资料之外的,具体发掘,布方还得杨队他们来。所以,这个方面,我能够教你的不多,反倒是我向你学习了。”

苏亦谦虚,“曹哥,你可别笑话我,我真的只会纸上谈兵。”

曹子钧笑,“你这还是纸上谈兵,我连纸都不配拥有了。”

这个时候,存在感一直不是很高的沈明,忍不住了,“不像我,只会埋头苦干,我说,你俩,能不能别聊了,师傅们都等你俩挪开脚呢。”

考古工地的工人师傅,除了专业技工之外,还不少当地雇佣的村民,尤其是大型遗址所在地的村民,基本上都是熟练工种了。

比如,二里头遗址附近的村民,只要地里没活,摇身一变就是考古工地的发掘工人。

而且,考古工地上经常会有人过来参观,除了考古研究人员,还有各色各样的名人领导学生什么的,所以,见到苏亦出现在这里,也不意外。

甚至看到曹子钧带着苏亦观看探方,都很懂事的给他们腾开位置。

实际上,这些工人也喜欢看热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莫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粉书xiaofe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我在北大学考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粉书只为原作者莫鞑的小说《我在北大学考古》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鞑并收藏《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知青】+【象棋】=短篇小说《???》......江弦穿越到文学最璀璨的1978年,并觉醒“灵感合成系统”。合成灵感,即可获得文学作品。老天爷追着喂饭,他跟着一脚踏入文学圈子,一作成名!从此文坛,有了绕不开的一个存在与永在。游走于尚未辞世的文豪之间,与儿时曾仰望的星辰平起平坐。当人上人,做爹中爹。在虚伪的大雅中,玩了命地俗。爱就是爱,恨就是恨,钱就是钱。他就是时代主流,他的作品就是精神标杆

好想吃薯片 连载 77万字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人到三十古来稀,阎王不请自己去。离婚后,陆良突然觉得黄土已经埋到脖子,毕竟都能听到跑马灯的声音。直到他发现,那是来自未来的讯息,于是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在人世间,你我皆俗人。当个俗人也挺好,贪财好色腹黑自私……【非单女主,介意慎入】

林中谷 连载 124万字

重生学概论
重生学概论

人生如果总是选择逃避,眼神会比生命还提前死掉。hy【谨以此书,向一直支持我的读者致以衷心感谢,希望我能一直给你带来快乐。】

太卡. 连载 119万字

重回1982小渔村
重回1982小渔村

【这是一个海边人上山下海的日常小说!没有装逼打脸,只有上山下海的悠闲!年代文,日常,赶海,种田,养娃,家长里短,不喜勿入,勿喷!】叶耀东只是睡不着觉,想着去甲板上吹吹风,尿个尿,没想到掉海里回到了1982年。还是那个熟悉的小渔村,只是他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他了。混账了半辈子,这回他想好好来过的,只是怎么一个个都不相信呢……上辈子没出息,这辈子他也没什么大理想大志向,只想挽回遗憾,跟老婆好好过日子,一

米饭的米 连载 761万字

双穿年代
双穿年代

这是一本从现代到年代互穿的故事。有《四合院》背景,但几乎没有戾气。主打轻松、生活和年代感。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中帝人 连载 28万字

[都市] 视频通万界:开局猴哥上榜 酣畅淋漓的狂骨
[都市] 全球资本家:从大学开始当首富 我的外挂有点猛
[都市] 在民族资产的路上 爱吃寿司蛋糕的易康高
[都市] 梦想成真却是1958 WD小妮子
[都市] 官场小白到主政一方 喜欢岩羚羊的梦月琴
[都市] 民国穿越女掌柜 一页知秋醉海棠
[都市] 浮萍 幸运草__
[都市] 转世到香港之我是明星 千叶杏奈
[都市] 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 金生水起
[都市] 凡人寻长生:科学修仙录 诺妙卿游蓝星
[都市] 透视医武在身的外卖骑手 云中墨客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10-23 04: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