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集《灵峰宗论导读》

灵峰宗论 妙音0 加书签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粉书xiaofe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灵峰宗论》导读。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30面。

我们今天研究第二篇。这一大科是说明《正见篇》。《正见篇》的内容主要的是说明生命的真实相。生命的真实相在佛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说:

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

诸法无自性就是说一切法的本性是毕竟空的,那么毕竟空是怎么会有一切法呢?一切从缘起,是假借因缘的作用才能够显现差别的相貌。这个因缘当然主要是业力,我们由于善业的因缘而成就人天的可乐果报,我们也由于罪业的因缘而显现三恶道的痛苦的果报,所以这个果报是我们自己去造作的业力所变现。我们从这个缘起的变化当中,站在一个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所关心的是在这个整个变化的因缘当中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什么是我们所应该皈依的体性、这个理体?这个是我们在研究正见篇所应该注意的。

理体,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第一部分就是空性,就是我们从生命的变化我们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生命它是有变化性的,而整个变化的过程我们没有主宰性,从这个无常无我的观察,我们能够从这个变化的相貌当中去看到了我空法空的真理——一切法毕竟空是我们的皈依处,一切法毕竟空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前面的一篇的论文就是发明五蕴皆空的道理,这是我们刚开始会从生灭变化的因缘当中找到了一个暂时的皈依处,就是空性,从空性当中把我们无量无边的惑业苦给息灭了。

但是我们如果要进一步追求无上菩提,追求诸佛菩萨的万德庄严,这个空性的理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地去探讨,从空性当中再观察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更不可思议的理性,那就是真如。这以下的论文就是发明我们大乘佛法的一个不共的皈依处,就是真如佛性,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这当中有一段论文,请合掌:

(二)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线索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古云,“立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能观心性,则具一切佛法。且如此心,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非过去现在未来,亦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缘生,岂非即空;而十界十如,三千性相,炳然齐现,无欠无余,岂非即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于其中间,无是非是,岂非即中。迷此一念即空,则为六凡;迷即假,则为二乘;迷即中,则为别教。惟悟现前一念,当下即空假中,则十界无非即空假中,不于九法界外别趋佛界,亦不于佛界外别有九界,是谓三千果成,咸称常乐矣!向此荐取,方知千经万论,咸非心外施设。勉之!

这以下的论文就是蕅益大师根据天台宗的观念来发明诸法实相。我们看第一科、总标: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故似易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

一、世间学问

这一段把世间跟出世间这些圣贤之道作了一个比较。先看世间的学问:世间的道理不管是科学、或者医学乃至于哲学,当然这些学问是一个方法,引导我们趋吉避凶、离苦得乐的方法,世间的学问基本上它的道理只是扣着我们今生今世的因缘。

比如说我们讲儒家的哲学,儒家的圣贤也能够在生命当中抉择一套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使令我们趋吉避凶、离苦得乐。儒家的思想有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个纲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个纲领开出来八个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包括自利的功德,也包括利他的功德。当然这样的一个方法的确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但是它对于过去的生命是怎么回事,死亡以后又是怎么回事,就绝口不提。

就是你今生能够根据方法创造一个广大的功德,然后死了以后是怎么样,就不再提了。所以有人就问孔夫子说,这个来生的因缘是怎么样,死亡以后是什么面目,孔夫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这个世间的学问基本上是扣着今生今世的因缘来建立它的道理,所以这样子来说是比较浅了。既然我们不知道前生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来生会有什么情况,那我们就很难找出一个会归处了,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头目。所以“似易反难”,那么我们就很难明白什么是生命的真相,就很难理解了。

二、出世学问

“出世的学问义理深,线索一,故虽难仍易。”大乘佛法在抉择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它的义理深,它时间上讲到过去、现在、未来,在空间上讲到十法界,它不但能告诉我们今生的因缘,也告诉我们过去的因缘,也告诉我们死亡以后的因缘。大乘佛法的道理是一个无量生命的观察,所以它的义理深,但是,它有一个明确的会归处,所以“虽难仍易”,我们更能够从大乘佛法出世的学问当中明确地掌控生命的真相。

蕅益大师先把世间的圣贤之道跟出世间的圣贤之道先作了一个比较。第二段就把出世的学问的线索标出来:

线索非它,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在无量无边的因缘当中,有些人离苦得乐,有些人创造很多很多的痛苦。这个生命的差别,它的一个根源就是“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现前”就是当下,你当下能够去听闻法义、能够去思惟法义的那个明了的一个分别心,这个是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是我们生命的一个主要的根源。这以下

引证:

古云:立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

这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宗镜录》一开始解释这个宗镜,什么是宗呢?“立一心为宗”。这个“一心”,它是一个体性。我们无量无边的因缘的差别当中,把这些差别相把它剥开以后,看到的内在的本来面目,就是一个灵灵觉觉的清净本然的本性,就是一心,那么这是发明这个体性。它的作用——“照万法如镜”,它能够随顺染净的因缘变现十法界的差别,就像镜子一样。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把这个真如的观念先标出来,就是“一心”,就是真如,这也是整个佛法的一个根源,一个佛法的诸法实相的根本。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总标。这以下把这个现前一念心性的相貌再详细地说明,看第二段:

能观心性,则具足一切佛法。

天台智者大师他安立天台宗,是根据《法华经》。《法华经》,智者大师解释这个妙法,这个妙法当中有三个法,就是佛法妙、众生法妙跟心法妙。这当中,智者大师的意思主要的是心法妙,就是现前一念心性它是一个所观境,这个法是不思议境,就是整个天台宗的所观境,就是一念的心性。

那么观察一念心性有什么好处呢?“则具足一切佛法”——你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就能够从这个观察当中成就一切佛法的功德,整个诸佛菩萨的功德就在你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当中能够念念地成就。这个是智者大师的观心法门。

怎么去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呢?这以下就说明了:且如此心,以下有三个观法,就是空假中三观。先看空观:

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非过去现在未来,亦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缘生,岂非即空。

一、空观

我们去观察我们的一念心性,第一个是空观,空观照真谛理。就是我们观察我们这一念分别心,你现在坐在讲堂当中,你的生命体,当然你是一个人的果报,你这个人的五蕴当中有一个了别性,一个人的了别性,你这个了别性跟法义一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清净的信心,那么你应该要回光返照你那一念的信心,它的处所在哪里。

(一)从空间上观察:

首先我们看在内,假设我们这一念清净的心性是有自性的,有真实不变的体性,那么这个真实不变的体性在哪里呢?在身内。但是我们观察我们身体内部,是一个血肉筋骨,四大假合的血肉筋骨,找不到一个明了的分别性的体性,不在内。但是它可也不在外,假设我们的明了性是在我们的身体之外,那跟我们就没有关系了,所以在外是不合理的。那么在内找不到,在外也是不合理,那当然不可能在中间了,这个中间是含糊笼统的说法,是一个戏论,所以说它的空间是觅之了不可得。

(二)从时间上观察:

亦非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是从三个时间来观察我们这一念的信心的相貌。这个信心的相貌就是说“未生无潜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就是我刚刚还没有听闻佛法之前,那个信心它是躲在哪里呢?刚刚那个信心还没有活动,那一念对三宝的信心在哪里呢?你找不出一个它潜伏的处所。现在我这一念的刹那刹那了别的信心它不断地变化。我现在信心具足。不对!你讲这句话的时候,你那个的信心跟你前一念的信心是不一样的。所以呢,现在也是不可得,因为没有所谓的现在,你那一念信心刹那刹那变化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等到我们上完课以后,你那一念清净的信心又觅之了不可得。所以从时间上来观察,我们也找不出信心的体性可得。

这个是蕅益大师从《楞严经》的观察——空间上是觅之了不可得,时间上也觅之了不可得,这是两个方向。

(三)从理论上来建立,发明这个空义:

《中观论》说: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这个诸法当然是包括整个五蕴,我们不要讲那么广泛,就讲这个现前一念的信心。你这个现前的一念心性,它现在是全体变成了信心,那么这一念的信心假设它有自性,先假设它有自性,它有自性它是怎么生起呢?它是有因缘生,还是无因缘生?假设它是有因缘生,有因缘生有三种情况:自生、他生、共生。

说它自己生起的,它自己生起是不合理的,说你这念信心假设不跟法义接触,它不能单独生起,不可以的。如果它能够单独生起,那它就会有无穷的过失,它就会不断地生起,但事实上这个信心的活动是有间断的,所以自生是不能成立的。说他生,外在的环境生起,这也不对,不一定同样的环境你都能够生起信心,所以这个他生也不对。那么自生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共生也不合理。所以,这个有自性的信心,它有因缘生是不能建立的。

那么它是无因缘生,这个生起是没有轨则的,它只是一个偶然,那么这个无因缘生当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们只好说“是故知无生”——我们这一念的清净心有自性是不能建立的,它是无自性的,它是因缘生,它的本性是毕竟空的,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体性可得,这样子叫作空。

空观是整个三乘的基础。三乘共坐解脱床,三乘的圣人他之所以能够解脱烦恼跟罪业的系缚,主要是空观的功德。不过大小乘对于空观的抉择是不同的。

小乘的空观:是一个灭色取空。说什么是空呢——“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以小乘的空义的抉择,它不容许有色心诸法的存在。说你现在的明了性当体即空,没有这回事,你这一念心是生灭法,一定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才能现前。所以小乘的空里面它不容许有心识的活动,它一定是要灰身泯智,才能够把空义现出来,这叫灭色取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灵峰宗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粉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灵峰宗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灵峰宗论》最新章节。
无限旅游团
无限旅游团

燕孤鸿 连载 910万字

国医
国医

有人因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左脚先迈进公司大门而被开除,也有人因为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左脚先迈进公司大门而穿越。方洲就是其中一个。他穿到了修真界,花了五百年,完成了从医宗三等杂役到长老的完美蜕变。现在,他穿回来了!#主角会进入医院工作##日更,一般中午十二点更新,最多推迟到晚上六点#张嘴吃安利~星际第一制卡师国师大人重生日常小爷七零年代重生日常快穿之登高临下炮灰为王[快穿]势不可挡[快穿]求你别秀了……

甲子亥 全本 81万字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叶祈一直是别人眼中温润如玉的玄天门大师兄,直到他被人暗算,修为尽失、金丹破碎、灵根被毁,他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独居孤峰断绝与所有人的联系。后来,叶祈有幸重塑灵根,修为甚至更进一步,但曾经温润如玉的大师......

烟波江南 连载 9万字

反派被我拯救黑化了
反派被我拯救黑化了

凌酒酒是个言情小说作者,某日被绑穿书系统,要求她穿进自己的奇幻小说里拯救文中那个最大的大反派。大反派沈烬——无情冷血,阴郁狠辣,因昔年私怨,将整个故事搅得天翻地覆,还险些跟男主同归于尽。凌酒酒穿回他年......

星弄 连载 7万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简介:殷莳的婚姻人人称羡——婆母是亲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娘家富庶,夫家清贵。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还有个红颜知己的小妾。岂不知,当初准备订亲时,探花......

袖侧 连载 42万字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3-07 09: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