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17集《灵峰宗论导读》

灵峰宗论 妙音0 加书签

《灵峰宗论》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粉书xiaofenshu.cc

《灵峰宗论》导读。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49面,

乙四、止观篇第四

前面的一科持戒是对治身口的罪业,那么这以下的止观主要是进一步地对治我们意业的烦恼。这以下我们分成三科,先看第一科的

丙一、总标

显密圆通,皆以解行双进为要。解者,达我现前一念心性,全体三德秘藏,与诸佛所证,众生所具,毫无差别。十方三世,显密契经唯为发明此一念心性。达此一念心性,即显密二诠之体,从此起于显密二行。显行依经修观,广如二十五圆通法门,略则唯心识观、真如实观二种收尽。二十五境,各具二观。且约耳根言之,先从征心处破妄,唯心识观也。圆解既开,即于闻中入圆通常流,真如实观也。密行亦具二观,达字字句句无非法界者,真如实观也。心无异缘专持此咒,悟知音声如响,能持之心如幻者,唯心识观也。由唯心识进真如实,密行成,显行亦圆满矣。

我们把它分成三段来说明。先看第一段,

第一段是个总标:

显密圆通,皆以解行,双进为要。

在我们大乘的修学当中,主要是两个派系,第一个是显教,第二个是密教。这以下把显密二教的因果先做一个总标。先看它的果地功德。这个地方的果地功德,蕅益大师以“圆通”来总持一切大乘的功德。

“圆通”两字是出自于《楞严经》。《楞严经》强调的是一个首楞严大定,这种定是从佛性流露出来的,它是恒常地显现出来。首楞严大定的功德有三个:圆、通、常三个,应该是三个,省略了一个。圆通常是在形容首楞严大定的意境。

什么是“圆”呢?量无不周,谓之圆,就是说首楞严大定的那种量是周遍法界的,量无不周。“通”就是具无碍用,这种首楞严大定具足无障碍的作用,各式各样的三昧、各式各样的陀罗尼,都不能障碍它,具无碍用。“常”就是体性不变,那么这种首楞严大定的体性是不会随时空而改变的。所以说它这个圆通常是赞叹这个大乘的功德,那么这个功德是怎么来的呢?“皆以解行双进为要”,讲出它的因地,那么这个解门跟行门应该是要互相地相辅相成,“双进为要”为它的一个主要途径。

我们前面也讲过,蕅益大师说,我们修行假设只有解门、没有行门,它的情况就是浮,浮动,说食数宝,不能调伏心中的烦恼,就是浮躁;如果只有行门没有解门,那就是暗,你在黑暗当中完全凭自己的直觉摸索,这个是非常的危险,很容易堕坑落堑。所以说在趋向于圆通常的首楞严大定当中,一定是有解有行,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那么这段是一个总标,把大乘的因果先标出来。这以下把解行的内涵再把它作一个说明,把它开展出后面的两段。首先我们看解门,次第应该是先成就解门,再依解起行。

解者,达我现前一念心性,全体三德秘藏,与诸佛所证,众生所具,毫无差别。十方三世,显密契经唯为发明此一念心性。

那么这个“解”,当然理解主要是理解诸法的实相,明白生命的真实相。那么明白生命真实相怎么明白呢?“达我现前一念心性,全体三德秘藏。”就是说,在理解上,我们在整个成佛之道的过程当中,你了达你的现前一念心性,就是你现在当下在打妄想的这个明了的心性,它的体性是全体三德秘藏,那是一个佛的三种功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当下就是佛的三种功德。关于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十二》,把它作一个简单的说明。这个地方在《南山律在家备览》也提出了一个讲表。

首先我们看上面的众生识体,一切的有情众生的“识”,识,当然大家学过唯识学,这个“识”就是了别,有明了分别的功能,简别这个树木、石头它没有明了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打妄想的心,先看它的本来面目:父母未生之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当你在没有动念头之前,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把本来面目讲出来。

第一个、般若德:本自清净——离诸尘染。我们在没有打妄想之前,我们本来是“本自清净,离诸尘染”,没有各式各样的杂染的烦恼。这是讲般若德。

第二个、解脱德:本来自在——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这个是讲解脱德,我们这念明了的心性本来面目是具足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无量无边的功能德用。

第三个、法身德:本来平等——无有彼此爱憎差别。这个“平等”是指法身德,没有各式各样果报的相貌,你是个男人,我是女人,你是天王,它是个蚂蚁,这种果报的差别是不可得,这是法身德。

这个清净、自在、平等是我们一念心性的本来面目,但是当我们这个念头一动,这个当中就是有事情要出现了,这个念头一动以后,由妄想故——翻成烦恼,由妄想故——翻成结业,由妄想故——翻成生死。

就是我们从本来面目当中开始一动以后,那就是一个惑业苦的一个流转的境界,就是我们现在这副德行。这个就是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跟我们现在的相貌作了一个比较。这个地方的讲表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个地方它把这个修行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什么消息?由妄想故——翻成烦恼,由妄想故——翻成结业,由妄想故——翻成生死。就是我们烦恼的活动去造了罪业,由这个罪业去得果报。这个惑业苦的流转,背后有一个老板在支持这个惑业苦,背后有一个根本的无明,这个地方把这个贼给抓出来了,贼首就是妄想。

所以说我们刚开始你要修止观,你一定要知道这个贼的根本在哪里。当然我们也去忏悔罪业、也去对治烦恼,把烦恼跟罪业慢慢地消灭,但是这个都不是根本问题。烦恼跟罪业背后有一个根本的东西在支持烦恼的活动、在支持这个罪业的创造,这个地方就是妄想,我们所要对治的。这个地方我们把它会归到讲义来。

这个解门,我们在大乘的修学,使令我们了解我们一念的心性当下具足三德秘藏,从这个地方出发开始去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是一个关键点。在《法华经》上说,有一个乞丐,他本来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他打了一个妄想了以后,就失去了理智离开了家庭,他家里面本来很多珍宝,他就以为他是乞丐,在外面流浪生死。被这个大富长者找回来以后,慢慢慢慢教育他,他才承当原来他是大富长者的儿子,然后从那个地方去学习、去经营大富长者种种的珍宝。

我们在修学佛法,佛陀是比喻说,我们在大乘当中,你的因地你一定是先肯定“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一定是从这个地方开始出发,这是一个成佛的根本。这个地方《楞严经》讲出一个理由,说你因地的时候你不肯定你有佛性,你在果地不可能成佛的,因为因果不相随顺。你因地是用沙,你认为说你永远是个凡夫,烦恼是不能消灭的,那么你用沙去煮,顶多是个热沙,不可能把沙煮成饭,你一定是用米煮成饭。所以说呢,这个因地的肯定,就是我们这个解门,刚开始,“达我现前一念心性,全体三德秘藏,于诸佛所证,众生所具,毫无差别。”这个是一个成佛的正因。如果这样的体会没有生起,那饶你百千万劫的修行,都不是一个成佛的资粮,因为你的因地刚开始就没有成就大乘种性。这是成就大乘种性的一个标准。那么我们从解门的理解知道,我们这念打妄想的心全体就是佛性,这个就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我们一念的迷、全真成妄,一念的悟、全妄即真,这是不二法门。从这个地方出发开始去修行,这是乘性起修。这个修行的方法看第二段:

达此一念心性,即显密二诠之体,从此起于显密二行。

这是显密二教所依止的一个理体,从这个地方出发的。所有的密行、所有显教的修行,都是从这一念的对佛性的肯定的这样的思考去发动出你的菩提心乃至于你的六度万行,它是显、密二法所依的一个理体。这以下把显密的修行把它作出一个说明。先看显行:

显行依经修观,广如二十五圆通法门,略则唯心识观、真如实观二种收尽。

显教的修行当然是随文入观,依止经文来修观,那么它的所观境有二十五个,《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了,再加七大,地水火风空根识,这个都是当所观境,二十五个所观境。

能观的智就是两个,一个是唯心识观,一个是真如实观。这个唯心识观,它是一个对待的观法,对待的,它用清净的法来对治杂染法,它这个观法是这样一个态度。那么真如实观认为杂染法当下就是清净法,不必对治,这个是绝待圆融的观法。这两个有差别。先这样子讲,后面还会说明。

二十五境,各具二观。

就是它的每一个所观境,二十五个圆通,都可以用唯心识观来观察,也可以用真如实观。这以下讲出一个例子:且约耳根言之,假设我们把二十五圆通当中以六根六尘六识这个耳根当所观境,这个耳根就是你从闻、见闻的闻,就是你现在坐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听闻到法师讲话的声音,那个能闻的那个“闻”,那个闻的功能。那么第一个,

先从征心处破妄,唯心识观也。圆解既开,即于闻中入圆通常流,真如实观也。

我们解释一下,这两个观法的理论是不一样的。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认为我空跟法空,从我空法空当中因为心识的造作而变现万法,都是由一念的心性显现万法。那么一念的心性,这当中有两个内涵:

一、《唯识学》它是以阿赖耶识来解释一念心性。

阿赖耶识它能够摄藏我们无量无边的善恶的功能。你今天去拜佛、诵经,你就在这个三宝的境界里面栽培了善根,阿赖耶识把你这样造作的功能把它保存下来,你内心当中有一种拜佛、诵经的功能,善的功能;你去打那些邪恶的妄想,阿赖耶识也帮你保存下来,这个邪恶的功能也保存下来。那么,唯识的角度就是说善恶的功能是性决定,种子一有就性决定,它体性是决定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善肯定招感可乐的果报,恶是肯定招感不可乐果报,这个体性是不能混乱的。

所以,在唯心识观的角度是认为我们修行应该用正念来对治妄想,它是对治义。妄想跟正念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分别,妄想有妄想的相貌,正念有正念的相貌。所以因为它的缘起论是从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变现,那么各式各样的善的种子、各式各样的恶的种子,当然起了有各式各样善恶功能,而每个功能都是性决定的,它体性都是独立的,不能互相混乱的。所以唯心识观的根本思想是从阿赖耶识的种子延伸万法,以这样的理论来安立染净的差别因果,当然这样子的思想,善恶是不两立的,杂染法对治清净的法,清净的法也对治杂染的法,这两个法是互相对立的。

二、另外一个思考就是:什么是现前一念心性呢?它不是阿赖耶,是真如佛性。

说是真如佛性,它没有所谓的种子不种子。真如受熏,你用杂染法熏真如,真如全体不变、全体随缘,全体变成了杂染法,你用清净法熏真如,真如全体变成清净法。真如是不可以分割的。它的缘起论是一个全体性的,同样一个真如它也可能变现杂染法、它也可能出现清净法。这个真如的思考,它是一个绝待圆融的思考,大乘的一个不二法门的思考。

唯心识观是说,妄想是贼,应该把它消灭,把妄想消灭了佛性才显现。真如实观是说,不对,妄想是不可以消灭的,因为妄想它就是主人,它只是迷惑,你只要把妄想那个迷的感觉把它转变过来就好。它是一个非常微细的观法,妄想就是真性。就是说,波浪本身就是水,离开了波浪你找不到水,你把那个波浪弄平静了它就是水。这个真如实观的思考是一个绝待圆融的。一个是对立的,一个是绝待的。那这是显教的说法。

再看密教的说法:

密行亦具二观,达字字句句无非法界者,真如实观也。心无异缘专持此咒,悟知音声如响,能持之心如幻者,唯心识观也。

显教是依经文修观,佛陀在经典里面把诸法实相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把这个诸法实相的道理透过语言文字明确地表达出来。这个密教,什么叫“密”呢?密诠实相。它这个诸法实相的道理是把它放在咒里面,放在大悲咒、楞严咒。当然这个咒是不能翻译的,但是你这念心跟咒接触的时候,这个咒有加持力,它能够引导你趋向于诸法实相。密诠实相,就是这个楞严咒里面秘密地含藏了诸法实相,叫作“密”。

所以蕅益大师讲什么是密呢?密诠实相。我们在持的时候,我们知道楞严咒的每一字、每一句,全体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真如的全体大用,那是真如实观。那我们在持的时候观察能持的心是如梦如幻、所持的音声也如梦如幻,这当中是无我无我所的,唯心识观。

这个密教,它是一个他力法门,果地教,跟净土宗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容易清楚。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我们可以有两个理解:

说如果我们认为说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它不是弥陀的功德,它本身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声音而已,但是它能够慢慢地引导我们趋向于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唯心识观,次第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粉书xiaofenshu.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灵峰宗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小粉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灵峰宗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灵峰宗论》最新章节。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我爹不可能是反派

叶祈一直是别人眼中温润如玉的玄天门大师兄,直到他被人暗算,修为尽失、金丹破碎、灵根被毁,他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独居孤峰断绝与所有人的联系。后来,叶祈有幸重塑灵根,修为甚至更进一步,但曾经温润如玉的大师......

烟波江南 连载 9万字

我的哑巴新娘
我的哑巴新娘

简介:褚休女扮男装多年从未有纰漏,直到家里给她说了门亲事。褚休茫然,“虽然我穿着男装但我真的是女人,娶了妻子以后跟她可怎么睡?”谁知嫂子误会她话里的意思,“谁说女人就不能睡了,你又不是......

胡33 连载 24万字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简介:一觉醒来,孟箬发现自己穿书了。身为书中的作精女配,她会疯狂嫉妒女主,作天作地,下场凄惨。而书中女主,她的继妹郑婉,只需等着家里的安排,就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嫁给一个老实好男人,过上......

荔枝雨 连载 27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结局前炮灰们掀了马甲
结局前炮灰们掀了马甲

每晚九点钟更新,完结文《虐文小可怜是怪物母巢》《我只是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昏君》《灵气复苏后我和马甲们开启了工业革命》《祖传技能的各种应用[快穿]》在专栏中等待小天使临幸呀~顾有幸,人如其名,从小......

西莱斯特 连载 8万字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小粉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3-07 09:44:31